
翻开西周初年的分封图专业配资论坛网,立刻就能看出周王室封建诸侯的方式有多么特别——
西周初年一共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分封,第一次是武王打败商纣后,第二次是周公东征后。至于具体分封了多少国家,有的说是七十一个,其中有四十个是姬姓的;也有说西周的诸侯国数量远超过这个数字,已知的就有100多个;甚至有说西周王朝一共分封了1200多个诸侯国。
虽然关于具体的数量没有统一的说法,但可以确定的是,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区域是明确的,那就是王城镐京(今天的长安西)及其周围百里,以及成周城洛邑(今天的洛阳)及其周围百里。
展开剩余83%两座都城之间还夹杂着一些小的卫星国,例如虞(周王子仲雍的封国)、东虢(文王弟虢叔的封国)、西虢(文王弟虢仲的封国)、贾(周公子)、梁(嬴姓功臣)、卫(周公同母弟康叔的封国)等。周天子实际控制的土地不到千里。
虽然这个区域相对于西周初年的其他诸侯国来说面积算不小,但与整个西周王朝相比,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巴掌大地方,所占土地甚至不到5%。
与汉、晋、明时期的封建王爷不同,西周的诸侯几乎没有什么义务。
周天子在封建诸侯时,需要举行庄严的授土授民仪式。因此,一旦建立了国家,这片土地、人民乃至君主,都与天子无关。
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曾记载:“天子建国,诸侯立家,卿置侧室,大夫有贰宗,士有隶子弟。”
换句话说,周天子将王畿之外的土地分给诸侯建国,而诸侯再将国都之外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,卿大夫则可以把采邑之外的土地再分给士。至于具体怎么分、是否分,都是由诸侯自己决定。
这就是西周的封建制度。
西周的诸侯国拥有极大的权力,尤其是在政治治理方面,诸侯可以自主设立官员。汉晋明时期,还需要中央政府任命关键官职以牵制地方势力,但西周的诸侯没有这个限制。
例如,经济管理方面,诸侯可以自由支配封地上的所有土地和资源,包括征税。西周的诸侯无需向天子缴纳赋税,只需要定期上贡而已(贡品的数量由诸侯自己决定,贡品多的地位自然高)。有一次周成王召开大会,楚王熊绎因贡品太少,被命令看守火堆,而其他诸侯则与周天子推杯换盏,尽情欢庆。
再如军事权,诸侯可以建立自己的军队,并且没有严格的兵力限制,只需遵循一个大概的规则——天子有六军,诸侯有三军(这个来自《周礼》)。
受封的诸侯,除了与周天子共享治理大地外,基本上只有纳贡、朝拜和参与征伐等义务。
不仅如此,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享有与君主同等的尊崇。即便是食采的大夫,在他的采邑中也被当作君主对待。采邑中的臣民称他们为“君”或“主”,与周天子没有区别。周天子只有一个“天下共主”的名号而已。
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里有记载,曲沃人曾说:“得主而为之死,犹不死也。”这里的“主”指的是食采于曲沃的栾盈。曲沃人认为,为栾盈这样的“主君”而死,几乎等同于不死。周天子的威权在这些地方到底有多大呢?如果卿大夫的命令与周天子的相冲突,采邑里的臣民该听谁的呢?
每个采邑都有一套独立的管理体系,家臣负责担任各种职务。这些职务包括相与傅,相当于周天子的宰相和太傅;还有属大夫,也就是家大夫;还有宰,即家中的总管;以及司徒、司马、工师等职务,类似于一个“小朝廷”。实际上,卿大夫们处理公务的地方也称作“朝”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记载:“九月庚辰,崔强杀东郭偃、棠无咎于崔氏之朝。”
因此,无论是在实际权力还是名义上,诸侯称君,大夫上朝,都和帝王没有太大区别。西周的这种分权制度,真是特别而不寻常。
但你说周武王和周公旦智商低吗?当然不是。实行封建制并不是他们的个人愿望,而是一种当时的无奈选择。
商朝末年,地广人稀,交通不便,周王朝刚刚推翻了商朝的统治,无法直接有效地管理那么广阔的地区,只能采取类似城邦的方式,以间接治理各地。
此外,考虑到周初的政治局势,必须防范被征服者的反抗,分封土地来治理便成了维持“天下共主”身份的必然之选,这并非出自圣人的高见,而是形势所迫。所以,唐代柳宗元曾精辟地指出:“封建非圣人意,势也。”
当然,西周封建制度也有其优点——
首先,通过将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,封建制大大提高了诸侯的积极性。中原土地辽阔,许多地方都没有主权,他们乐意为周王朝,为自己扩展疆域。秦国的崛起就是一个典型例子。
其次,封建制与宗法制结合,周初封的大多是天子的亲戚,这自然能够保护王室,形成一个屏障。
从地理位置上看,姬姓的诸侯大多分布在王畿四周,如虞、虢、卫,还有周公的弟弟管叔、蔡叔、霍叔的“三监”,都位于洛阳周围的陕西、河南、山西一带。
而异姓的诸侯则被分封到边远地区,如楚国在湖北,齐国在山东半岛,秦国则位于西北边陲,他们的重要军事位置可以震慑周围的敌人,二者有助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。
第三,封建制还安抚了前朝的遗民和功臣。周武王虽然通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纣,但仍需安抚那些曾经帮助他打败商朝的功臣和前朝的遗民。因此,实行封建政策来回报这些人是十分必要的。这不仅帮助安抚那些为武王出生入死的功臣,还展现了周王朝的仁德与宽容。例如,太公吕尚被封为齐国的国君;黄帝、尧、舜的后人分别被封到蓟、祝、陈,甚至纣王的儿子武庚也被封到了商朝的旧都——殷。
对于周天子来说,实行封建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,创建一个以周天子为中心,诸侯辅助的政治格局,这不仅有助于加强对广阔地域的控制,还能够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,稳定人心。
从当时的社会状况来看,实行封建制确实有其必要性和优势。
总的来说,西周初期的分封制度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。首先,诸侯拥有一定的自治权,彼此之间也有共同的利益,因此自然愿意维护周王朝的统治。其次,封建制度使得诸侯国众多,虽然周王朝的力量并不强大,但由于这些诸侯国相互牵制,没有哪个国家敢轻易推翻天子,周天子“天下共主”的地位得以维持。
此外,周朝实行的井田制,也使得土地归国家所有,百姓只能耕作,避免了贫富悬殊过大的社会动荡,有效地保持了国家的稳定。而且,周朝铁器和农耕尚不发达,交通也不便利,各国很难发动大规模战争,进一步保证了国家的平稳运行。
因此,尽管西周的封建制度存在许多特殊之处,但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
发布于:天津市博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